对经济绩效测度的指标选用现有研究中较为常见的测度指标——主营业务收入。而对创新绩效测度指标的选取,笔者通过对现有研究创新绩效的文献进行归纳,发现现有研究基本通过两个方面来衡量创新绩效:结果导向的输出绩效:如专利数量、专利被引数量和产品销售收入等。面向过程的效率绩效:如研发活动的相对效率、区域创新绩效和研发绩效等。
使用特定的创新产出指标衡量创新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全球创新网络中网络主体创新绩效水平的高低自然与主体合作研发过程的运作有关,如研发活动的实施,组织或管理者的投入和输出等等。产业研发效率能体现出全球创新网络的网络主体对创新资源是否有效利用,有助于揭示网络主体在从研发投入到研发产出整个运行过程的有效性。研发效率指标来测度3D打印产业创新绩效。
Guan(2015)提出的网络特征指标,选取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聚集性三个指标作为测度全球创新网络特征的主要指标,并对主要经济体3D打印产业绩效进行测度。下文提出具体的研究假设。
中心性是网络特征中反映节点重要性的指标,用于标识网络节点在网络中的权力或地位的重要程度,也可以反映一个网络节点在网络中作为网络中介的程度、获得有效信息资源的程度或其控制信息资源的方式。
如第四章研究方法所介绍,中心性指标主要包括度数中心性、中介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三个指标。每个指标都反映了节点在社会网络中的独特作用,但有不同的定义和测量方式。
现有的研究表明,高中心性水平的网络主体具有网络信息优势且拥有更多控制其他网络成员的权利。由此可以认为,一个具有较好中心性水平的网络主体可以接触到创新网络中不同资源或信息,可以改善研发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并具有较高的产业绩效。
结构洞理论(Structural Holes)是由Burt于1992年首次提出的。在社会网络中,网络主体之间并非都直接相连,有些网络主体间是间断的,有些主体之间通过某一中介形成了联系,因此,在整个网络中会出现视觉上的洞穴。
企业在社会网络中若拥有结构洞,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信息获取以及提升经济绩效都十分重要。由于结构洞的存在,个体或组织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及信息会将关系紧密的网络连接起来,继而产生竞争优势,结构洞越丰富这种优势也就越强。同样,对于创新网络,拥有的结构洞越多,则取得信息的数量及效率就越高,更有可能利用高价值的信息实现创新。因此,对于创新网络主体而言,拥有丰富的结构洞使其更容易获得和控制网络资源和信息,从而提高研发效率。
聚类系数用于体现网络内各节点的聚集程度,网络中一些节点互通信息频繁、多次进行知识转移活动则会形成关系紧密的不同小团体。这种相互关系可以利用聚类系数进行量化表示。
现有研究表明拥有高聚类系数的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较为充分,规范和均匀信息可能会在密集的高度集群的自我网络中扩散,这样就会减少异常行为并且会促进创新性的产生。由于网络中知识和信息频繁传递,促进了创新想法的产生,因此网络主体间知识的传播能力也会得到提升。网络参与者之间的集聚会产生大量的有效资源和信息,促进多元化和创新的观点的产生,进而提升网络主体创新能力,并提高产业研发效率。
现有文献表明,产业绩效可能受到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些社会因素对各经济体单独进行3D打印技术研发或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与其它主体合作研发的过程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3D打印产业绩效。
产业绩效通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研发效率来反映。通过合作,各国3D打印企业研发人员不仅交换和组合知识,增加研发产出,而且增加资源和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由于研发活动本身是复杂的系统,因此,研发效率的测度需要由多个指标来测算,同时,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非线性、不确定的,所以构建适当的评估研发活动效率的函数也较为困难。本文借鉴Guan(2016)所构建的研发效率测度方法,提出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衡量3D打印产业研发效率的变化,通过分析多个经济体不同研发投入和产出数据集来测度研发效率。
上一篇: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研究:主体选取、数据与滞后期设定
下一篇: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