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3D打印产业人才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3D打印产业研发和领军人才匮乏。因此,针对加快培养和引进产业研发和领军人才的相关举措,提出两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培养和引进产业研发和领军人才的政策建议;二是推进我国3D打印产业研发人员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

加快培养和引进产业研发和领军人才
3D打印制造时代,全球制造业呈现分布式、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特征,需要加快对3D打印制造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对培养3D打印产业领军人才以及专业性人才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本文提出培养3D打印人才相关建议:
- 扩大3D打印产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才
- 依托已有的3D打印优势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健全3D打印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高校教师的3D打印知识培训,支持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3D打印课程、学科或专业,鼓励院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或建立3D打印人才培训基地。
- 应加强对师资队伍、课程设计、实验室等相关硬件设施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如将3D打印技术应用正式编入大学、科研院所、技术院校等相关专业等等。
- 同时,还应深化校企合作,培育人才。促进3D打印企业与高校建立产学研教学实习基地,与众多学校合作,为3D打印行业人才培养输送大批3D打印设备以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支持,形成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新型教学模式。
- 建立与3D打印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加大海外3D打印技术、经营领军人才引进力度,建立和完善人才评审和激励机制
- 利用国家千人计划,从海外引进一批3D打印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在引入海外3D打印技术或经营方面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时,应当注重其本人在国际3D打印领域学术界的声誉等,在3D打印领域里是否有过重大贡献,同时还应该考量他是否具有特殊专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对于3D打印技术或经营方面的领军人才评审,应由国内一流专家组成国家级的评审委员会,下面设置多门类专家组,对拟引进人才严格把关。
- 同时,相关部门应落实3D打印领域领军人才或高层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期权激励和奖励等收益分配政策。
- 鼓励国内外3D打印人才自由流动,为国内中青年技术人才提供到海外学习深造的机会
3D打印产业全球创新网络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才流动对3D打印企业创新合作,有效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带领企业走向成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尤其是领军人才、专业人才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因此,应鼓励国内外3D打印人才自由流动,通过筛选合格的3D打印技术人才派驻合作方学习,派驻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技术能力,还必须熟练掌握外语,只有这样才能将各类知识有效传递给我国企业。
上一篇:全球创新网络融入与企业绩效关联研究
下一篇:3D打印产业解发展难题启创新征程